- 报告六
党的十八大以来,全市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,坚持“五子”联动,精准聚焦产业升级、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、落实减量发展,着力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有效性,投资结构持续优化,投资发展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,在补短板、强弱项、增动能方面成效明显,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。
一、固定资产投资提质转型,建设规模不断扩大
2012—2021年,全市固定资产投资[1]累计完成7.8万亿元,年均增长4.1%。第三产业投资带动作用增强,年均增长4.9%,高于全市投资平均增速0.8个百分点,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89.5%,比2012年提高2.9个百分点。项目计划总投资不断扩大,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超6400个,比2012年增加近500个,计划总投资达5.9万亿元,比2012年增长75.6%。其中,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大项目增加近300个,计划总投资增长超1倍,占全市项目计划总投资的比重(86.7%)提高11.4个百分点。
二、投资引导产业升级育新,产业发展迸发新活力
产业投资结构持续优化,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,新动能加快孕育成长,对优化供给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制造业投资转型升级。全市实施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以来,制造业“瘦身健体”发展方向更为明确。在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大幅增长带动下,2021年制造业投资规模超过600亿元。高耗能制造业投资明显下降,2012—2021年,石油加工、化学原料制造、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完成投资年均下降11.3%,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由2012年的11.1%下降至2021年的2.8%。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拉动力增强,十年间年均增长15.5%,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由2012年的30.3%提高至2021年的72.1%,有力支撑了制造业转型升级,推动了集成电路、电子信息、现代生物医药等产业快速发展。
新兴服务业投资加快发展。2012—2021年,全市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9.9%,建设并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信息产业园区,以重点场所和典型应用为引领的自动驾驶、工业互联网、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加快建设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13.7%,共享单车、共享汽车等共享经济快速扩张,国家会议中心二期、新国展二期加快建设,重大国际交往设施不断健全。
三、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夯实,城市功能更加完善
2012—2021年,全市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完成2.2万亿元,年均增长4.7%,快于全市投资增速0.6个百分点。
城市路网建设加快。2012—2021年,全市交通运输领域投资年均增长6.2%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由2012年的16条增加至2021年的27条,运营里程由442公里增加至783公里。航空运输业投资年均增长6.9%,大兴国际机场建成并投入使用,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推动新模式、新业态、新场景落地,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城市管网布局优化。2012—2021年,全市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年均增长4.7%。电网供电能力及供电可靠性大幅提高,电力生产和电力供应投资年均增长4.8%,架空线入地、变电站建设、电力管网建设等项目持续推进。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年均增长15.4%,供水、节水、排水各环节建设力度加大。城市“煤改清洁能源”工作基本完成,陕京四线燃气管道北京段建成投产,成为首都新的“供气生命线”。
四、投资助力普惠民生,城市环境建设力度加大
社会领域投资较快增长。2012—2021年,全市社会领域投资年均增长7.5%。其中,教育投资年均增长5.2%,教育质量持续优化,教育保障能力不断提升。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年均增长8.1%,医院建设、医疗设备购置助推基层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、服务能力逐步加强。文化、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年均增长9.4%,环球影城建成打造北京文旅“新名片”,助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。
环境治理投资加大力度。2012—2021年,全市市政设施管理业投资年均增长6.6%,城市道路、照明等市政设施更加完善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、平原重点区域造林工程持续推进,全市绿化覆盖率由2012年的46.2%提高至2021年的49.3%,南海子公园、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等先后建成。
五、房地产供应体系日益完善,市民居住条件改善
全市致力于满足多层次的住房需求,坚持“房住不炒”定位,稳步实施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。2012—2021年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.8万亿元,年均增长4.3%,新建商品房施工面积年均增长0.7%,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2012年的29.3平方米提高到2021年的33.4平方米。
供应体系逐步优化完善。一方面,扩大商品住房市场有效供应,满足多层次、多类型需求。2012—2021年,全市住宅投资年均增长4.3%,陆续推出了限竞房、共有产权房、自持性租赁房、保障性租赁住房等多层次的住宅类型。另一方面,商办地产开发建设以产业和商业集聚效应促进市场发展,十年间全市办公楼投资年均增长8.1%,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年均增长4.1%。
住房保障工作加快推进。全市优化供应结构,建立健全多主体供给、多渠道保障的住房制度,完善以公租房、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。2012—2021年,全市保障性住房施工面积年均增长3.1%,累计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约85万套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在以增速换挡、结构优化、动力转换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下,北京固定资产投资呈现积极变化,在疏解非首都功能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、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展望未来,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、构建新发展格局,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,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注释:
365bet体育直播_365bet世界杯官网_365怎么访问
[1]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;2019年及以后统计口径由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调整为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。